上级精神
给群众“明白” 让干部“清白”
“您好,经调查核实,兰某房子的立面改造面积605平方,钟某房子的立面改造面积280平方,都是依据乡政府验收组的测量数据,不存在虚报面积和作假多报金额的情况。您反映的你村村委作假多报村民房屋立面改造工程面积与金额问题与事实不符。造成您的误解,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村务公开不够及时全面造成的,我们会督促村里进行整改……”
经与信访群众反复解释、反复沟通,凭着扎实的调查和过硬的证据,信访人心服口服的接受了调查结果。
事情还得从一封实名举报信说起。
刚到松罗乡任纪委书记没多久,我就接手了一起信访转办件,反映的是某村村委作假多报村民兰某和钟某房屋立面改造工程的面积和金额问题。
如果线索为实,这个村的村干部就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乡政府就存在审核把关不严问题;另一方面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可能影响到群众对村委的信任,影响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为给人民群众一个“明白”,也还党员干部一个“清白”,由我和乡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组成调查组开展核查工作。我们先后到乡村建站、乡村账代理中心调阅了申报表格、公示照片、验收报告等原始材料,并找了相关人员进行谈话。
随着不断深入的调查取证,事情的原委也渐渐清晰起来。原来,这个村开展的立面改造工程项目涉及村民37户,其中29户是整座房子进行立面改造,剩余8户房子因前几届村委已进行过部分立面改造,本届村委就帮助完成余下的工程量。而信访人所反映的两户就是在这8户中。因为是分期分批改造的,而村委没有及时全面对这项工作进行公开,所以引起了信访人的误会。
我们把调查到的情况和群众一一解释,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明白,误会解除,群众放心,干部安心,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惠民政策投入的民生资金越来越多,村两委干部手中可分配的资源也明显增多。与村干部交流接触,常听他们“吐苦水”:满腔热情做事,可是群众不理解;一些群众“胃口高”、诉求多,时不时出难题、还与村委对着干;动不动就指责干部搞腐败,村干部有理说不清、心里委屈……
许多时候,基层干部往往是因为没有把好事办“好”,才造成群众误解,岂能怪“群众不理解、要求高、变坏了”?让群众信任,得先让群众明白。信任源于公开,要取信于民,就得敢于公开、善于公开、及时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方能还自己一个清白,群众信得过,干部方才立得住。有的村干部觉得自己整天被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搞得灰头土脸,解决办法就在于,推动全面、及时和“接地气”的公开,确保公示不“假唱”、公开不“假摔”,经得起任何放大镜、显微镜的检验。
党的十九大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我们基层纪委,必须坚持有线索必查,以纪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还党员干部清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有如此,干群关系才能和谐,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放心!(福安市松罗乡纪委书记李婷婷)